【天津经验】赵宏高丨"互联网+政务"的格局与温度
本文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赵宏高在2016中国智慧政府发展年会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论坛”的主题演讲实录,内容根据录音整理,未经本人审核。
各位嘉宾,大家下午好!在座各位是研究者、建设者和项目人员,都不缺项目经验,我今天想分享一下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选择和难点的突破,这个过程中我们想什么?怎么想?做什么?所以用格局和温度的逻辑跟大家分享几个问题。有三个话题,第一,从哪个角度思考建设互联网+电子政务系统,这个理念是什么;第二,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哪些工作;第三,哪些观念是我们需要突破的?
一、“互联网+政务”的用户需求分析
第一个是惠民生,解决问题。提到关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问题,我想问一问,我们各地的政府在建设真正有效的互联网系统的时候,分析过客户是什么,客户想什么,还有客户对互联网认知和应用处于什么水平吗?无论是过去基于OA或者门户的电子政务系统还是现在的“互联网+”的政府服务系统,大家可能都习惯按照部门指南、政府指南或者政府的业务流程来做。我本人做了十多年的政府信息化系统的开发,教训太多。因为很多系统用不了,开发完就死掉了,可能开发9个子系统,最后可以用的只有3个。
第二个需求是咨询。首先看一下客户,因为政务系统是面向老百姓、企业和市民。在政府面前,他们最基本需求是咨询系统。怎么办?什么时候办好?这些都是他们所关心的,包括公平公正的内容都属于咨询的需求。那么真的办成是什么概念?我是审批局的,曾经观察和比较过同行,审批局是政府服务中最硬的工作,其他的服务事项老百姓很容易办成,难办的就是行政许可事项。因为有法定要求,必须按照法定规则和法律程序办事。那么在这个政务平台办好事,报个表就可以一步一步办成,从咨询开始直到拿到相关证件,整个过程全部在网上完成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到现在,概念满天飞,全国可以达到的不多,有的是单个事项或者某一类事项可以办成,普遍性能够办成的不多。
第三个需求就是便捷。便捷有很多词可以描绘,比如好沟通好操作、人性化这些都属于便捷。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态度,我们要有意识地开放大门,与他们进行沟通,那么这样就是便捷的需求。我觉得这个跟马斯洛需求理论一样,行政人员或者客户他们在最高层次的需求应该是尊重需求的。通过跟办事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沟通能够分析出来的,就是真正有效的。尊重来自于在他有需求的时候你能够跟他互动,这是第一位的。
此外,不能居高临下,办公场所不要像衙门一样,国外的市政厅很少像衙门一样,所以我们要尊重用户。只有意见被采纳,评价被重视,他有地方说他想说的话,才能体现尊重。我想跟大家说,我们做的需求,是需要真正用心的,要实现老百姓的办事需求。我相信只要是聪明的政府的信息化策划人员和团队,基本上都能把市场上见到的各种技术整合在一起,实现有温度的服务。
二、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的五项基础性工作
研究需求以后,我想跟大家交流建设政务系统之前我们做的工作,这是我们用教训积累的。所以有些工作我们事先预料到,并且在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时候提前做了。
天津开发区发展了30多年,过去在信息化这块花了很多钱,吃了很多亏。在做这个工作之前,天津有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做的特别好。大家知道行政审批局的成立,是从天津抓起来的,把各个区县统一。比方说北京的区县或者天津的区县,一级政府能够合并的行政事项是200到300之间,那么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是能够行使其中一半的行政许可的,其他的在工商局、公安局、建设规划部门占了一半,这是进行业务职能的整合,成立行政审批局,也把这个业务清单列出来了,但这是需要动人、动机构的,所以这是很难做的工作,我们在这个前提做成了。
第一,把审批事项进行精简优化。技术人员更容易做这个事情。审批就是两个元素:要件与流程,那么要件和流程都进行了标准化,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审批结果设计一个结果公式,针对个人和组织制作评价反馈机制。
第二,是团队角色的定义。整个团队在做互联网政务系统服务的时候要找到定位。政务服务过去的工作由谁做?很多工作政府做了三分之一,三分之二是由市场做的。他们的特点是为了增加盈利空间,大大降低了效能和效果,所以我希望将我们的团队打造成专业代理团队,把一部分调出来做标准服务,定位一个代理团队。经过一年的办事,我觉得很骄傲,大家很努力,企业的赞誉度很高。
第三,是服务模式的问题,什么叫服务模式?就是团队的规矩,这是一个标准。所有的服务行为都是有标准的,比如怎样填报表,怎样审核要件,包括把握流程,这些东西都有标准,要把服务模式定好。政府在平台中有两个事情,我们叫审批服务并重,实际是事务与服务并重,线上线下结合。这是按照工作动线和办事动线,一定要分析,不分析做这个系统没有用,那些概念都是假的。关于信息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,我们也有一个响应机制。还有环境也在做一些调整。关于服务审批体系,一个是业务体系一个是服务体系,我们做了分解。
第四,是服务空间的问题。现在的服务空间是广义的,一个是实体的行政服务大厅,还有一个是线上的服务空间。这两个融合是很难的。我们往往会割裂来做,给客户提供差别化的行政服务。过去大家想不到手机可以买东西,现在都已经实现了;过去不敢在手机上做银行支付,现在也实现了。我做审批很多年了,再复杂的表单都可以进行结构化。整个开发区,从管委会决策者到决策人员,都把大厅弄成客服大厅。
最后,是服务流水线,在现场的感受更好一些。大厅中有很多互动环节,我们不希望只是单纯的硬件,我们希望是一个软件。所以系统部署不仅仅是部署在PC、移动端方面,还会部署到多媒体。所以开发了一个很笨的办法,就是用H5把原来政务系统全部改造一遍。现在解决问题是比较慢,以后靠技术再来改善。
三、政务服务需要淘宝式体验与微信式互动
我们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推行淘宝式体验、微信式互动。我们让客服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与客户互动,这就是淘宝式互动。
在系统设计中我们关注要件合格化、淘宝式体验,包括服务反馈评价,在这些方面进行闭环管理。刚才说的零等待,一个人到大厅里不用等待就可以办事是很难的。但是我们现在有了这个机制,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。
很多山寨手机和山寨IPhone,可能功能和外形差不多,但是使用感受不一样。就像吃大排挡和米其林餐厅,它所提供的服务是不一样的。前后者之间的差别就是两个字:品位。从政务系统来说,作为一个投资方或者使用方,一定要做有品位、精致的东西。那么怎样做?
首先,政务服务系统是一个用户的系统,从理论上、从根上找,开发一个一见如故的系统。如果内部人员不清楚,用起来会很不方便。第二个概念就是政府大厅不要做的太高大上,我们希望人性化一点,比如打电话声音吵,就买电话亭密封;老年人配上老花镜,做一些这种工作。刚才大家谈到电子签到问题,解决电子签到的问题就是邮寄。电子签到问题不好做,我们整个大厅就是一个服务的流水线。
我们现在做的系统,政府有时候认为结合一块不好,但这是做实质性的工作。所以只有系统、环境、管理、服务四个方面进行融合,才能组成政务服务系统的共同体,业务强系统弱,或者系统强服务弱,都不是一个完善的政务服务系统。我们要突出交互性。老百姓的参与感很强,我们这个系统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进行初试,老百姓上网站把要件填了以后给我们打电话,我们吓了一跳,系统还在测试怎么就进来了?然后立即启用系统,否则审批行为不合法。
群众的交互需求是很强烈的,对于系统应用的解决也是很强烈,所以我们关注这一点,提供渠道给大家进行引流,同时也做系统的工作,这是我们对发展模式的体会。对客户需求的系统呼应,体现政务服务的格局;对细节体验的精雕细琢,体现政务服务的格局。
第二届(2016)中国“互联网+政务”优秀实践案例50强(附获奖名单)